广州都市报

您现在的位置: 淋巴管炎 > 淋巴管炎病例 > 何绍奇朱良春对一枝黄花茜草牵牛子的

何绍奇朱良春对一枝黄花茜草牵牛子的

发布时间:2017-9-25 7:49:26   点击数:

中医书友会第期

每天一期,陪伴中医人成长

I导读:何绍奇老师对朱良春朱老的用药经验总结:一枝黄花清热解毒,疏风解表,时感高热,无论风热型、风寒型,均可于辨证方中加入一枝黄花20g;茜草止血活血,兼能利水,生用亦有显著的止血作用,不必炒炭,唯止血当用小剂量,行血则须大剂量;牵牛子泻水逐痰,消积通便,可用于小儿肺炎、水肿腹水等。(编辑/张亚娟)

朱良春先生用药经验谈

作者/何绍奇

一枝黄花清热解毒,疏风解表

一枝黄花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之全草,又名金锁匙、大叶七星剑、蛇头王、大败毒、黄花一枝香等。药味辛苦,性凉,是外感热病及感染性疾病初起较为理想的一味药,此药既能清热解毒,又可疏风解表,其效在常用的桑、菊、银、翘诸药之上。

朱老经验:时感高热,无论风热型、风寒型,均可于辨证方中加入一枝黄花20g。盖此药苦能泻火、辛可达表,有清热解毒之功,而无寒凉遏邪之弊也。凡证见恶寒、无汗、头痛、身痛者,常以此品与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苏叶、生姜配伍;若恶寒轻、发热重、头痛、鼻塞、咽痒、咳嗽者,则以此品与苍耳子、牛蒡子、僵蚕、前胡、桔梗配合。1-2剂即可使热势顿挫。

一枝黄花常用于肺炎。朱老经验方:一枝黄花20g、生大黄8-15g、黄芩10g、鱼腥草20g、桔梗10g、僵蚕10g、生甘草4g,痰多气促加金荞麦30g、甜葶苈15g、白前10g;咳剧加杏仁10g、浙贝10g、天竹子10g;喘加炙麻黄6g;高热、烦渴加生石膏30g。朱老在实践中体会到:本品尚有祛痰、止咳、定喘作用,故对于支气管肺炎、间质性肺炎,证属痰热壅肺者,相当合拍。

扁桃体炎、咽喉炎、急性淋巴管炎、乳腺炎等,亦可在清热解毒方中加入一枝黄花。本品常用剂量为10-20g,用时宜后下,不可久煎。

茜草止血活血,兼能利水

《内经·素问》记载的少量方药之中,即有茜草一味:“帝曰:有病胸胁支满者,妨于食,病至则先闻腥臊臭,出清液,先唾血,四支清,目眩,时时前后血,病名为何?何以得之?岐伯曰:病名血枯,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,若醉以入房中,气竭肝伤,故月事衰少不来也。帝曰:治之奈何?复以何求?岐伯曰:以四乌贼骨一芦茹二物并合之,丸以雀卵,大如小豆,以五丸为后饭,饮以鲍鱼汁,利肠中及伤肝也。”这里的芦茹,即茜草。(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作“茹芦”)。茜草苦寒,入肝经,药用其根部。此药既能行血,又能止血,故有“血见愁”之别名。前人经验,多谓炒炭止血,生用行血。朱师指出:茜草生用亦有显著的止血作用,不必炒炭,唯止血当用小剂量(常用6g左右);行血则须大剂量(20-30g)耳。

茜草止血,范围较广,无论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便血、皮下出血、月经量多、子宫出血。凡因血热妄行引起,量多色鲜,舌红脉数者,皆可投以茜草,而收迅捷止血之效。常配伍生地黄、大黄、白芍、炒丹皮、炒栀子、侧柏叶同用。茜草本可行血,配合大黄等应用,尤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妙。晚清张锡纯氏善用茜草,其妇科方中有清带汤(生山药、生龙骨、生牡蛎、海螵蛸、茜草,治妇女赤白带下,所谓赤带,即子宫的少量出血),固冲汤(黄芪、白术、龙骨、牡蛎、山萸肉、白芍、海螵蛸、棕炭、五倍子、茜草,治妇女血崩、宫血)。

如朱师治徐某,女,32岁,教师。经常头眩失眠,掌炕口干,月事先期而行,且量多如崩,恒七八日始净,顷方行二日。苔薄质红,脉弦细而数。此肝肾阴虚,血热妄行之候,治宜滋养肝肾,凉血调经。生地黄20g、甘杞子15g、茜草6g、煅乌贼骨20g、旱莲草15g、女贞子15g、生白芍12g、苎麻根30g、炒枣仁20g、甘草5g。5剂。二诊:药后经量显见减少,五日而净,自觉头眩掌炕好转,夜寐渐安。苔薄,脉细弦,续守前方损益,服5剂后,精神振爽,即以杞菊地黄丸、归脾丸早晚分服,每次6g,调理善后而愈。

茜草行血,其效最著者为妇女血滞经闭,单用此味30g,黄酒与水各半煎服,1日1剂,两次法服,一般数剂即可收通经之效。月经困难,经水中夹有血块,腹?痛者,也可使用。亦可配伍当归、川芎(名佛手散)、桃仁、赤芍、益母草、泽兰、香附、延胡、青木香、茯苓、威灵仙、丹参,用于血瘀气滞之痛经。另有胁痛一证,胁肋属肝,有气分、血分之别,初病在经在气,久则入络入血,仲景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称为“肝着”。以“其人常欲蹈其胸上”为其特征,主以旋覆花汤。此方三味药,旋覆花、青葱之外,尚有新绛,新绦即绯帛,为纺织品,而染之成绯者,即茜草之根汁,故茜草又名“倩染”、“绯草”。对于此方证,历来注家多有疑义。《医宗金鉴》以为方证不符,丹波元简、陆渊雷等亦谓方证不合。但叶天士治肝着,常用此方,谓“肝着之病乃由经脉,继及络脉,久病在络,气血皆窒”,并指出“此际不可用辛香刚燥,……新绛一方,乃络方耳”,药用新绛配旋覆花、桃仁、柏子仁、归须、泽兰之类,可见《金鉴》说不确。而新绛一药,自清代以后即废用,茜草入络行血,瘀去则络脉宣通,故可取效于久病胁痛者,朱师认为“新绛”之作用,乃在茜草,不妨迳用茜草可也。

茜草尚可利水,用于水肿、黄疸等疾,《千金》治风水,即有“活其血气”之说,仲景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曾论及“血不利则为水”,可惜历来注家多泥于字面,在妇女经水问题上做文章。朱师认为:仲景之精神乃在于阐发瘀血导致水肿,临证对于水肿之用通行利水剂无效者,常改从血瘀治疗,选用茜草合益母草、鬼箭羽、丹参、泽兰、牛膝、车前、猪苓、茯苓皮、桂枝等,每收捷效。茜草、益母草、泽兰辈,既能活血,又能利水,故用于血瘀水肿证非常合拍。

牵牛子泻水逐痰,消积通便

牵牛子又名丑牛,二丑(黑、白丑)其性苦寒沉降,用治喘满肿胀,食滞痰结,二便不利,属于实证者,有良效。兹将朱老应用此药的经验介绍如下:

小儿肺炎

痰热壅肺,胸高气促,面赤,痰鸣,鼻煽,便闭。指纹色紫,舌红,苔黄。朱老常用牵牛子配大黄、黄芪、桑皮、连翘、鱼腥草、僵蚕、瓜蒌等,服后大便畅通(约泻下3-4次),喘促痰鸣即平。盖牵牛子苦寒滑利,逐痰泻水之功甚者,合大黄、黄芩等,清热解毒,化痰通腑,用之得当,往往可收“一剂知,二剂已”之效。

朱某,男,2岁。患肺炎已3日,高热不退(T40℃),神昏谵语,面赤,手足时见抽搐,喘促痰鸣,小便少,大便干结。此痰热壅盛之候,亟拟泻热逐痰,上病下取之法。处方:牵牛子6g、生大黄6g、全瓜蒌12g、法半夏6g、黄连4g、钩藤15g(后下)、桑白皮10g、僵蚕6g、桔梗6g、石膏25g、鱼腥草10g(后下),入2剂,1日1剂,水煎4次分服。药后大便溏泻日4次,喘促痰鸣即止,体温下降到37.8℃;原方去丑牛、大黄,加石菖蒲3g、远志3g、黄芩6g、连翘10g,又2剂,体温已恢复正常,神清。易方以二陈汤加山楂、神曲、通草等调肺胃,化痰湿,以善其后。

水肿腹水

牵牛子既善利大便,又能利小便。其作用较大戟、芫花、甘遂略弱,但相对副作用亦较轻,较之寻常利水药如五皮饮以及茯苓、泽泻、猪苓、木通为强。所以张子和说:“病水之如,如长川泛滥,非杯杓可取”。《儒门事亲》中的禹功散(黑牵牛头末、茴香、姜汁)、导水丸(大黄、黑牵牛、黄芩、滑石)、神芎丸(即导水丸加黄连、薄荷、川芎),三方皆用牵牛,是真识牵牛者也!以上三方,皆朱老常用之方(上述肺炎案牵牛配大黄、黄芩即取导水丸意),用于胸水、腹水、水肿体实、病实者,屡奏佳效。六十年代,贵阳有卢老太太者,即用牵牛子末配生姜汁、红糖蒸饼治疗肾炎水肿,退肿之效甚捷,当时中医界几无人不知卢老太太验方者,可见牵牛子逐水消肿之功甚为确实。

便秘腹胀

牵牛子气味雄烈,有破气散壅,通利三焦的作用,故亦常用于饮食积滞,腹胀腹痛,便闭或泻下不爽之证。章次公先生曾拟“灵丑散”一方(黑牵牛、五灵脂等分研末,每服3-6g,日2次),朱老用之多年,其效甚佳。此方亦用于痢疾少腹胀硬或坠痛,排便不爽,常以牵牛子、五灵脂与大黄、槟榔、薤白、白槿花、苦参、石榴皮、川楝子、香连丸等相伍而用。

老年癃闭

老年癃闭多由前列腺肥大引起,其证排尿困难,涓滴难下;甚至小便闭塞不通,小腹胀满,伴见面白、乏力、神怯、腰酸、膝软。朱老对此证常用东垣天真丹加减。此方原注甚简略,仅“治下焦阳虚”数字,细绎其立方之意,乃以巴戟、肉桂、葫芦巴、破故纸(即补骨脂)、杜仲调补肾命,佐以牵牛子、琥珀、萆薢通利水道;沉香、茴香疏理气机,脾气行则水行,用此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所致之癃闭,以及慢性肾炎之水肿,甚为合拍,堪称标本兼顾,补泻兼施之良方。不过东垣在论及牵牛子时,却误以牵牛为辛热之药,后世虽明达如张路玉者亦沿其说以牵牛有黑白之异,前人或谓黑者其力较白者为胜,或谓白者入肺,专于上焦气分除其湿热,黑者其性兼入右肾,能于下焦通其遏郁,其实两者功用一致,不必强为区分。又,牵牛子入药,以入丸散为宜,每次用量1-1.5g,入汤剂则其效大减,每剂用量6-15g。此药不可久用,体虚者及孕妇忌用之。

I版权声明

本文摘自《中国中医信息杂志》,年第5卷第2期。作者/何绍奇。编辑/张亚娟,一校/王勤莉,二校/小熊、张术强。
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。

I投稿邮箱tg

linglan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
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ongxixi.com/lbgybl/665.html

热点文章
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推荐文章
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